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戴瑞鸿,林果为,林庚金.内科学新理论与技术[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203-219.[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6.[3] 李宝玲,童玉梅,甄丽影.益气活血清热化湿方联合西药标准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6):866-869.[4]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98-40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1-155.[6] 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中医消化疾病诊疗指南[M].中国中医出版社,2006:33-37.[7] 张玉泉,李茂清,徐碧红,等.康胃愈溃疡Ⅱ号对老年消化性溃疡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J].新中医,2013,45(2):18-20.[8] 李群,熊明,徐鹏.黄连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4):374-377.[9] 吴刚,郭胜红,袁华兵.黄芪建中汤加味方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1):1203-1205.[10] 姜惟,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0):750.[11] 赵琰,半夏泻心汤不同性味拆方对胃溃疡大鼠血清胃泌素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10):45.